10月,全省各地共有伏里土陶、黄县泥老虎、金氏古筝等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人总计开展“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活动16场次。
在枣庄,省级非遗项目伏里土陶传承人甘言地老师为山亭区职业中专的学生讲授伏里土陶公开课。甘老师先给学生们讲述了伏里土陶的发展历史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随后,他为大家展示伏里土陶的制作工具,介绍选料、制坯、烧制等基础流程。实践环节,甘老师现场演示拉坯技巧,强调从泥团到雏形如何把握器型弧度与质感的细节。分组创作时,他针对学生不同创意调整细节,兼顾现代审美与传统造型。
在烟台,黄县泥老虎代表性传承人李殿平老师为实验小学的近50名孩子开展了黄县泥老虎体验课。课上,他告诉孩子们:黄县泥老虎是典型的胶东民间艺术形式,又叫“泥玩具、耍物”,典型代表有黄县泥老虎、嘎啦鸡儿、嘎啦人儿。李老师为大家仔细演示了制作黄县泥老虎过程中的捶打、摔、揉、压模、装哨等流程。实践环节,李老师示范了喷涂与点染相结合的着色手法,指导大家用大红、浓绿、深黄、正黑来勾描着色,用涂清漆来封色固色。此次公开课在校园操场开展,孩子们在蓝天白云下拿着亲手绘制的黄县泥老虎,全身心放松满足地沉浸在动手体验的乐趣中。

在聊城,金氏古筝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克超老师为孩子们讲授公开课,李老师通过有趣的互动游戏教大家金氏古筝的简单弹奏指法,感受它的质感和音色。实践环节,李老师用由《小星星》《两只老虎》等童谣改编的乐谱简易版本教授曲子。李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边唱,一边用“抹”、“托”、“勾”等基础指法在弦上寻找旋律。看着李老师的手指在弦间轻盈舞动,孩子们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一时间,稚嫩的歌声与清亮的筝音交织,仿佛穿越千年时光的老友轻轻相拥。

在滨州,鲁绣(绒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咸胜男老师带着学生穿针引线,以绒绣技艺绣制国旗,在指尖的跃动中触摸鲁绣(绒绣)文脉,感悟家国情怀。“绣国旗,第一步得先了解国旗的规格和色彩哦。”咸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了绣线、绣针、绷、剪刀和国旗图案底稿。她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一堂课结束,孩子们手中的国旗绣品虽略显稚嫩,却充满了童真的诚意。这堂公开课以国旗为媒,以绒绣为桥,让孩子们在穿针引线间感受到鲁绣(绒绣)的细腻魅力,将爱国情怀悄然种进了心底。
在菏泽,古琴艺术传承人王蓉晖老师为孩子们讲述古琴的构造、音色及其象征意义,并通过现场演示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古琴清越悠远的音色魅力。王老师带领大家齐诵并吟唱唐诗《古朗月行》。学生在古琴的伴奏下加深了对诗词的理解,在音律节奏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王老师以“讲、演、诵、唱”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激发了少年儿童对古琴艺术与古诗词的兴趣。
撰稿:霍美君 薛阳
图片:各市文化馆提供
编辑:李想
审核:王学义
签发: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