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永恒的话题
“孝,德之本也”-------孔子
“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古训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轼
是谁给了我们生命?是谁用甘甜的乳汁将我们养大?是谁教我们牙牙学语?是谁扶我们蹒跚学步?这些都是我们的父母!
我们的祖先认为,在人的所有品质中“孝”是第一位。自古以来,人们把父母养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作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如果说父母疼爱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出于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则是一种做人的教育。人人皆知父母辛劳,要尽其所能回报父母。但是,这种善良的天性如果不及时实施正确的教导,不知不觉中,就会认为疼爱孩子是父母天经地义的。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至于孩子关心父母,因无人提醒,无法成为做人的良知,为此感到惭愧。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老话说得好,“爱子,教之以义方”,而孝道,则是义方的最大者。
当今之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溺爱着孩子,在溺爱的同时要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要让自己的孩子心存一颗感恩之心。
孝,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的父母因孩子的感恩而自豪。我想大家对孔融让梨;黄香温席,这些故事不陌生吧。这里面孔融,这么小的情况下就会关心别人不自私自利。为什么我们这些人却做不到呢,难到我们连小孩都不如吗?尤其是黄香在母亲去世之后。他把对母亲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寒冷,他就钻到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窝焐热;夏夜炎热,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席扇凉。“你们想想才一个九岁的孩子就能做到这样,我们为什么不能。”“自从我躲过这些故事之后,我就对自己说,我一辈子都会孝顺自己的父母,我要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到他们身上。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在纸上它是一个字,一个静静地躺着,悄无声息的黑字。孝,在生活中,它是一件事,一件让人很难满足它意愿的事。
古今孝事,且不说轰天动地,作为平凡人的我们能在今夜月圆的日子回家看看,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生病时给予力所能及的照料,也是一种孝;能在父母忙不过来时,帮帮忙也是一种孝。孝,生活中到处都有,唯一缺少的是发现“孝”的良心。
孝是宽广无私的,孝是博爱的,孝是不计较的。家里有老有少,对待老人我们要怀着一颗体贴的孝,对待父母,我们要怀着一颗诚挚的孝心。因为,孝一但被污染了,那么它将会成为悲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