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与边疆心相连、情相牵 ——2018“春雨工程”山东文化志愿者兵团行记
2018“春雨工程”山东文化志愿者兵团行记
“完善农牧区和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努力让各族群众过上更好生活。”2017年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就落实惠民政策等作了重要讲话。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6月21日至25日,2018“春雨工程”——“齐风鲁韵”文化志愿者兵团行走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图木舒克市。期间,近30位山东文化志愿者在图木舒克境内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团、五十一团、五十三团,举办了多场演出和文艺培训,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迢迢千里民心通
从山东省济南市到图木舒克市,直线距离约3300公里。山东文化志愿者6月20日凌晨4点从济南集合出发,抵达图木舒克时已是晚上10点。志愿者领队、山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说,山东参加“春雨工程”已多年,陆续赴黑龙江、广西、重庆等地,此次来新疆图木舒克是距离最远的一次。
志愿者们对此次活动满心期待。除了杂技、笛子独奏、女声独唱等,山东此次还带来了一支秧歌队伍。他们便是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青年演员,6月初刚参加了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灯光焰火晚会。
“演员希望把独具特色的胶东舞蹈展示给新疆群众,同时向当地群众学习维族舞蹈。”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刘宗涛说,通过“春雨工程”这一平台,凭借多年的援疆友谊,相信山东、新疆人民的心将贴得更紧。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图木舒克市一早便艳阳高照。上午10点,山东文化志愿者准时赶到此次兵团行首场演出的地点——中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五十团委员会驻地。沿途的农田里,棉花、红枣长势喜人,间或有农人从田里抬起头,以手遮眉,望向公路上的车辆。
刚下车,志愿者们便有条不紊地卸下道具、换上服装,准备走台。舞台在驻地大楼门前的广场上,刺目的骄阳让走台演员睁不开眼,但大家没有丝毫懈怠。
胶州市文化馆、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表演的吹打乐《盛世乐舞》首先上场,演员们曼妙的舞姿、欢快的曲调,让台下观众一上台便不住地鼓掌。随后,女声独唱《如梦令》、唢呐二重奏《喜庆》、笛子独奏《沂河欢歌》等依次与观众见面。
最后,所有演职员一起上台,合唱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演出在当地群众热情的掌声中落幕。不少维族群众在散场后,主动围在山东文化志愿者的周围,拿出手机与他们拍照,并对志愿者竖起大拇指。
文艺培训受欢迎
演出中穿插当地的节目,是“春雨工程”文化志愿者边疆行的惯例。此次在图木舒克,山东文化志愿者与当地的维族文艺工作者一道,为观众奉献了一场场精心烹调的文化盛宴。
在五十团,演出在维族歌手阿迪力登台时达到一个小高潮。他演唱的《图木舒克欢迎你》,不但深受山东文化志愿者的欢迎,而且吸引了不少当地维族群众自发上台伴舞。
第二场在五十一团的演出,图木舒克民间艺人表演的《刀郎舞》,以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动作,让山东文化志愿者不时地鼓掌叫好。
而此次山东文化志愿者兵团行最大的亮点,便是首次加入了文艺培训的内容。“以前的文化交流仅停留在演出层面,此次我们增加了培训,让文化志愿者直接与当地的文艺爱好者面对面。”山东省文化馆馆长王衍良说。
在五十团的演出开始前,刘宗涛与五十团的文艺爱好者站在树阴下,教后者“威风锣鼓”的基本点。五十团工会副主席侯金瑞说:“下一步团里计划排练锣鼓节目,组建五十团自己的锣鼓文艺队伍,宣讲党的好政策,山东文化志愿者的培训非常及时且必要。”
最吸引眼球的培训出现在6月22日。当天下午,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的青年演员来到图木舒克职业技术学校,为这里的孩子教授胶州秧歌的基本动作。
“左脚跟要磕在右脚中间部位”“左手的棒头碰右手的棒尾”……培训现场,孩子们分成4组,手拿志愿者们赠送的道具棒子、扇子等,认真地学着。一个多小时的学习结束后,各组还组织了比赛,集体展示学习成果。
当天正值周五,下午5点是孩子们放学回家的时间。尽管烈日炎炎,尽管已到了培训结束的时间,孩子们仍不愿离去。他们手里紧紧攥着扇子,拉着山东文化志愿者的手,聊得笑声不断。
期待交流成常态
第三场的演出在五十三团第二中学举办。期间,当地的维族歌手在歌唱间隙向山东文化志愿者发出邀请:“希望你们能多演一场,明年再来,一年来两次。”歌手的话音刚落,台下的维族观众集体起立鼓掌,用真诚的笑容挽留志愿者们。
而在整个兵团行期间,图木舒克各界群众也纷纷表达了对“交流变常态”的期待。
五十团机关旧址解说员姑再奴·沙吾提,从小在五十团长大,2013年大学毕业后在学校第一个报名回到了家乡工作。“这几年,国家对边疆建设更加重视,很多省份也在援建我们,我作为五十团人,没理由不回来。”
姑再奴·沙吾提说,山东与新疆的文化各有特点,只有多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她期待有更多的内地文艺团体来到五十团,为生活在边疆的群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文艺形式。
第三师文工团团长刘皖新已在南疆工作了38年,每年要带团队到基层地方、边防部队等演出近200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表示:“近年来党中央对文艺工作越来越重视,南疆的文艺工作者正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他表示,希望内地与边疆的文化交流能更加多元和频繁,以文化为载体推动民心的交融,让内地与边疆联系得更加紧密。
在图木舒克演出的几天内,山东文化志愿者发现,每个团都有一辆流动文化车。车上配备有演出专用音箱,能够放映电影,同时设有简易的化妆间。刘皖新介绍,流动文化车由此前的文化部、财政部配送。2017年,共为南疆的贫困团、边境团、少数民族团配备了20辆,每个团一辆;2018年还将配送57辆。“新疆土地广袤,镇与镇、村与村之间距离远,这些流动文化车解决了大问题。”
五十团党委书记、政委杨明超说,山东文化志愿者不辞劳苦、千里迢迢来到南疆,带来了精彩的文艺节目,并赠送了演出道具,这是对边远团场文化建设的支持。此次惠民活动,为当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