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山东省文化馆“大师引进工程”全省美术骨干第三届培训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举办
9月23日至9月29日,文化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山东省文化馆“大师引进工程”全省美术骨干第三届培训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昌黎校区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区文化馆美术骨干22人参加了这次培训。
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艺术教育部副主任曾陆红在开班式上讲话
山东省文化馆展览陈列部主任王海明在开班式上讲话
文化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山东省文化馆“大师引进工程”全省美术骨干培训班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旨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扩大“大师引进工程”影响,提高我省群文美术干部的专业创作水平,推动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促进我省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本次培训班邀请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界山,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路洪明分别做专题讲座,现场示范和创作指导,他们都是在中国画创作领域深耕多年并有着丰厚经验的专家学者。
全省美术骨干在教室学习现场
贾广健院长花鸟画以小写意没骨画为主体,有恽南田的幽深寂静和清新高逸而又更加写实、生动,常见的荷花、花鸟虫鱼等充满了自由自在的蓬勃生机。他结合自身创作和多年的绘画实践,从法、理、道三个层次讲解了花鸟画的审美,从“工笔、没骨、写意”技法阐释了花鸟画的创作。并为学员现场示范写意荷花和牡丹,让学员在酣畅笔墨中感受他对于自然与生态的解读和花鸟画创作的趣味。
天津美术学院院长贾广健做专题讲座
贾广健院长示范教学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当代著名大写意花鸟画家邢少臣的“中国画笔墨当代性”的专题讲座,从墨、笔、画方面解读了画家要融入时代,在时代背景下凸显个人风格,体现出时代精神。他强调用笔的自在性,不拘泥于教条主义,结合自己选择画画题材、工具、方法、内容。像打铁一样无数次锻造线条,把毛笔用到极致,用笔要笔如耕牛般有力,画画如孩童学步般进入最佳状态,避免“流、滑、飘、狂”。同时要建立自己的绘画语言、学术体系和理论基础。在现场示范中邢老师还讲到花鸟画借助于花花草草,反映人生本质、精神、力量,是画家表达对人生、对社会的认知,花鸟画非常睿智的隐去人物,从这个角度讲花鸟画也即人物画的观点。强调大写意的成败在于细节,妙在精微,画画就是制造、解决矛盾的无数次反复。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邢少臣在做专题讲座
邢少臣研究员在讲解示范
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界山在《中国山水画对景创作的概括与升华》的讲座中,为大家讲解了名家作品的优与劣,对名家作品的详细解析让学员受益匪浅。他强调画画一定要深入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人民,触景生情,只有这样才能画出有情有趣的作品。
北京美协副主席王界山做专题讲座
王界山副主席在给学员做示范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路洪明以讲解、示范、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大家创作,引导提升学员的创作实践及鉴赏力。点评作品时,路老师首先让学员自评和互评,在解读过程中提高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然后再有针对性的指出每名学员存在的问题。路洪明教授在总结时说,作为一个艺术家所有追逐的对象要符合文脉与画脉,回归传统,学习古人,总结绘画史的规律,究其画理,万法归心,希望通过这次的学习“开拓万古之心胸”,进一步提升认知水平。
天津美院教授路洪明指导创作
路洪明教授点评学员作品
近年来,全省群文美术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围绕改革开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主题和重大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活动,推出了一批优秀美术作品,承担起记录、书写、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但当前创作领域存在一些如:地方创作人才短缺,作品缺少人文精神和内涵,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足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组织开展的文化艺术人才引进与培养工程——山东省文化馆“大师引进工程”全省美术骨干培训班对新时代群文美术工作者加强中国画传统理论学习与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夯实专业基础,开阔创作视野,提高审美认知,促进我省文化建设和美术繁荣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培训学员和老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