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馆邀您欣赏评书版《二十四孝》之 刻木事亲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就“尊老”发表重要讲话,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论述和设计规划。“孝”是尊老爱老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
山东省文化馆特邀大新老师以评书方式为大家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共分二十四期,带您感悟中华传统孝文化,奉行孝道,以身作则,良性循环,上行下效,传承孝道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本期为您带来《刻木事亲》
原文: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译文: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
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刻像思亲真情义,木灵兰归诉泪滴。
事明决将拙荆弃,亲如在世共相依。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身体力行。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时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