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引进与培养工程——第四届全省群文美术骨干培训班在济南举办
8月1日至5日,文化艺术引进与培养工程——第四届全省群文美术骨干培训班在济南举办。来自省及各市文化馆的30余名群文美术骨干参加了培训。
这是山东省文化馆举办的第四次全省群文美术骨干培训班,旨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我省群文美术工作者的审美和创作水平。在课程设置上,采取理论讲座和创作辅导相结合,邀请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华杰,天津美院教授、《中国书画报》主编路洪明,天津美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喻建十,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卫德章为学员授课。
开班仪式由山东省文化馆展览陈列部主任王海明主持,山东省文化馆专职副书记李思峰出席并讲话。李书记强调,全省群文美术干部,要政技双修,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为群众服务的意识;要磨炼踏实过硬的专业本领,不断提升业务创作水平;要教学相长,促进相互交流学习;要整合队伍,打造全国一流群文美术干部队伍。
华杰老师为学员带来《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画面结构分析》主题讲座,详细讲解了现代人物画的创作方法,最后总结:一幅优秀的艺术作品是由合理的画面结构、生动的造型、熟练的笔墨技巧,精致的色彩、奇巧的构思、高深的意境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而好的画家能不露痕迹的将这些因素融合在自己的作品里面。
喻建十老师在《中国画题款艺术》讲座中,从题款与钤印的起源发展历史入手,为学员们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脉络,随后对题与跋的概念辨析、题款的内容、落印的具体位置等方面结合丰富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
路洪明老师为学员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画》,开篇用“都都平丈我”“郁郁乎文哉”为引,调动学员们的好奇心,讲解传统文化中一些经典概念,随后提到艺术创作中有三点关键要素不能忽视:一是对事物的感受,二是对空间的认识,三是对节奏的把握。其中第一点尤为重要,艺术家只有被生活中的事物深深打动,有自己独特而深切的体会,作品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卫德章老师指导了学员创作并对作品作了点评,既真知灼见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又结合每人的优长特点给出建议和勉励,并且围绕写生、临摹、创作等问题与学员分享了宝贵的经验。
为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艺术进景区”等通知精神要求,培训班上组织大家来到黄河流域滩区迁建区、红色小镇和党性教育基地长清孝里,采集生动、鲜活的素材,在实践中提高艺术感受力和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为今后主题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培训期间,学员们进行了深入的座谈交流,大家围绕学习和创作中的思考、经验以及在工作中的实际情况、面临的突出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分享了在开展群众美术活动中的优秀案例与成功经验,以更好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要求。
通过几天的培训,提升了学员的理论水平和综合修养,开阔了创作视野。学员们表示,将把所学知识自觉融入到今后的创作中,为助力推动美术事业繁荣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