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馆“雅颂·四季”七夕乞巧主题活动圆满结束
8月29日,山东省文化馆在三楼西展厅成功举办“雅颂·四季”系列之“七夕乞巧·绒华传情”主题文化体验活动。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实践体验,聚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七夕节”与“绒花制作技艺”,以“场景化体验、年轻态表达、数字化赋能”为特色,吸引了50余位传统文化爱好者深度参与,共同领略七夕乞巧文化的独特魅力。
“乞巧祈福、女性才艺、浪漫星宿”是七夕节的三大文化内核,本次活动为前来参与的小学生们精心设计了多元互动环节。在“七夕古俗探源”文化讲堂中,专业讲师系统阐释了七夕作为“乞巧节”“女儿节”的深厚渊源,生动解读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拜织女、吃巧果等传统习俗的文化寓意,引导小小参与者感悟古代女性对“技艺”与“美好生活”的追求。
“匠心工坊—仿绒花发饰制作”成为绝对的全场焦点。非遗讲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绒花“荣华”寓意的历史脉络及其与七夕“女子斗巧”习俗的深刻关联。在老师指导下,参与者运用扭扭棒等现代材料,亲手仿制七夕主题绒花发簪,沉浸式体验“指尖乞巧”的匠心传承。一件件精巧别致的绒花作品,既是对传统工艺的致敬,更是“乞巧”精神的当代实践。
“智趣互动:星宿巧智拼图”环节巧妙融合天文知识与文化习俗。参与者通过合作拼图,了解牛郎织女传说背后的星宿背景,并在趣味问答中巩固对七夕诗词、节日习俗的认知,生动诠释“智”与“巧”的文化内涵。
活动尾声,参与者佩戴自制的绒花发饰合影留念,定格这一兼具传统韵味与创新活力的文化记忆。本次“七夕乞巧·绒华传情”活动,通过沉浸式手作体验与智慧互动,生动展现了齐鲁大地对传统节俗的创新表达,为市民搭建了“可观、可学、可做、可感”的非遗传承平台。未来,山东省文化馆将持续深化“雅颂·四季”品牌建设,以节日节气为纽带,赋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助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撰稿:许姝
摄影:李同江
编辑:李想
审核:李倩斐
签发: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