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九月活动总括
9月,全省各地共有如意布锦、茶艺、胶东花饽饽习俗、济宁刺绣、威海玻璃画、山东梆子等非遗代表性项目的非遗传承人开展“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活动17场次。
在枣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如意布锦传承人王广兰老师为山亭区北庄釿人小学的学生讲授公开课。王老师以生动的故事引入布艺概念,随后以孩童们穿的虎头鞋,戴的虎头帽,打春时戴在手腕上的打春鸡为例进行讲解,让大家从生活中理解布艺与生活、文化传承的关联。随后,她向同学们介绍了制作布锦用到的剪刀、布料等工具,强调了选料、裁剪、缝制的方法和技巧。实践环节,她分组指导大家画图案,穿针引线并裁剪缝制。同学们对“如意布锦”这一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有了深入了解。
在东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茶艺传承人李梅老师走进东营职业学院,为学生讲解题为《学泡一杯中国茶》的非遗公开课。她悉心为学生讲解茶艺师标准仪态、坐姿,然后带领大家认识盖碗、公道杯、品茗杯等茶器。实践环节,李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行茶手法,一对一耐心指导学生注水、出汤的要领。学生通过此次公开课亲自体验了泡茶的乐趣,进一步感受到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在烟台,胶东花饽饽习俗传承人张华带领学生以“鱼”为主题展开创作,她为大家展示了有着“年年有余,事事如意”美好寓意的鱼形花饽饽成品。实践环节,张老师教大家将面团揉光滑,搓成保龄球形状,再做出扇子型的鱼尾,依次捏出鱼头、鱼尾、鱼身,用剪刀剪出鱼鳍,最后用黑豆点睛并用吸管做出鱼鳞纹理。孩子们边听边提问,有的请教如何让鱼身更立体,有的提出把鱼和小孩造型结合的有趣想法,现场氛围热烈。
在潍坊,潍坊刺绣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李银凤老师从刺绣的历史渊源、刺绣工具、材料、针法等方面为学生讲解,当大家听到“盘金绣就是古装剧中龙袍、凤袍的绣法,可以用孔雀羽及头发丝当刺绣材料”这个知识点时,每个孩子都两眼放光不约而同地发出“哇”的感叹声。实践环节,李老手通过示范上绷,演示针法一步步教孩子们在竹纤维手帕上刺绣花卉图案,虽然在绣制过程中快慢不一,但他们的神情都特别专注。
在济宁,刺绣传承人田秋兰老师走进济宁学院附属小学为学生开展公开课。她通过讲述刺绣的历史渊源、针法种类引入主题,随后田老师为大家播放录制好的针法视频、装裱视频等刺绣知识。实践环节,田老师亲自示范了打籽针的针法,学生纷纷拿起工具亲身感受打籽针法。田老师穿梭于学生之间进行启发式教学,她鼓励大家大胆想象并强调非遗的传承并不是原封不动的复制,而是要创造性的理解与转化。
在泰安,山东梆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红老师为泰安望岳中学的80余名学生授课,李老师详细讲解了生、旦、净、丑的扮相服饰与行当规范,现场拆解“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法、步)”等基本功。李老师边示范边传授“同学们,这是兰花指…这是戏曲舞台表演的台步、圆场…这是大靠”,大家迫不及待地穿戴戏曲服装、挥舞马鞭与水袖并踊跃上台跟随老师。当传承人和学生同台的那一刻,山东梆子这门古老的戏曲艺术在校园里绽放独特光彩,也让我们看到了非遗在青少年群体中焕发出的生命力。
撰稿:霍美君 薛阳
图片:各市文化馆提供
编辑:李想
审核:王学义
签发: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