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非遗星光市集 营造消费场景
2025年非遗星光市集,于4月26日至9月30日每周六晚上与星光秀场同步进行,在山东省文化馆前广场成功举办20场次。参展非遗项目涵盖了传统技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类别。来自济南、枣庄等市的非遗大师和传承人齐聚一堂,带来了各自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作品。现场展位琳琅满目,剪纸、鲁绣、葫芦文玩、香道、3D打印文创新品、中医特色诊疗、特色美食等等,每周平均参展项目在20个以上,最多有近35个项目同步参加,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的目光。
一、组织筹备周密 项目保障扎实
山东省文化馆非遗星光市集2025年的筹备工作,离不开高效有序的组织架构。根据馆领导的要求,省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在综合协调、项目筛选、宣传推广等方面尽职尽责,项目筛选精准到位,入选项目需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注重项目的互动性和创新性,能让观众参与体验、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的项目。建立星光市集微信群,每周的项目遴选采取自由报名的方式进行接龙,确保各环节紧密衔接;同步进行每周的宣传策划与推广工作,提升市集知名度;行政科、物业办公室在场地、用电设备、安全等方面保障及时到位。
二、体验佳 销售火爆
观众体验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人们可以亲手尝试剪纸,一幅幅简单的剪纸作品逐渐成型;还可以参与陶艺制作,在泥巴的揉捏中感受非遗的乐趣,面塑大师巧手捏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糖画艺人以糖为墨绘制出精美图案。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参与面塑体验,用彩色面团创造出各种可爱的造型。这些体验活动不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还加深了对非遗的认识和理解,让非遗在互动中得以传承。
2025年山东省文化馆非遗星光市集,非遗产品销售情况十分火爆。传统手工艺品如精美的鲁绣作品,因其细腻的针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消费者喜爱,销售量一直居高不下。特色食品类非遗产品也备受青睐,不仅味道美味独特,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大量游客购买。中医义诊一直排着长队。很多传承人反映,“市集的时间还是比较短,不够过瘾”。
三、非遗传播效果佳
市集期间,通过各类展示、体验活动以及文化交流,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的关注。据统计,市集吸引了超过2万人次参观,其中年轻观众占比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这表明非遗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取得了积极进展。
市集借助社交媒体等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相关话题在网络上的阅读量超过15万次,极大地提高了非遗星光市集的网络曝光度。许多观众在体验后,纷纷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感受,进一步扩大了非遗的影响力。市集还吸引了多家媒体进行报道,让更多人通过新闻了解到山东的非遗,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市集期间的非遗产品销售额达到了20余万元,其中传统中医药占百分之四十,传统手工艺品销售额占百分之二十,特色食品类非遗产品销售额占百分之二十,创新型非遗产品销售额占比百分之二十,展现出非遗产品在市场上的强大吸引力。
四、社会效益良好
山东省文化馆非遗星光市集2025年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市集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升了非遗传承人的文化自信。通过展示丰富的非遗资源,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增强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市集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市集上汇聚一堂,通过交流互动,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市集还吸引了外国友人的参与,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
非遗星光市集为非遗项目和传承人搭建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非遗。通过互动体验等方式,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培养新的传承人。同时推动非遗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成为了夜间非遗集市的一大亮点,“看着演出卖着货,轻轻松松来市集”成为众多非遗“摊贩”每周的节日。
撰稿:卞辉
图片:高攀 崔璐璐
编辑:李想
审核:王福成
签发:王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