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捧泥土的蜕变之美——“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走进黑陶研究所
时间:2022-09-07
浏览:599
作者:非遗保研部
8月30日,山东教育电视台组织部分五年级学生来到位于章丘区的“国庆黑陶研究所”,参与了由山东省文化馆(山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主办的“讲给孩子们的非遗公开课”,体验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章丘黑陶烧制技艺,感悟龙山文化。
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国庆老师为同学们讲解到,龙山黑陶的发祥地就在章丘城子崖。远古时期的先人们制作的黑陶都是实用陶器,而我们现在制作的黑陶都是观赏用的艺术品。泥土为舟,巧手为桨。每一件黑陶制品都是泥土在千锤百炼下的“浴火重生”,都倾注了制陶者的心血和热情。从地上的一捧黄土到案间的一件艺术品,黑陶的制作需要历经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20多道工序,一个学徒要掌握全部的工序,一般需要3至5年的时间,这个过程不仅对传承人的技艺和体力要求极高,更是对其耐力的考验。
在张国庆老师的指导下,师生们纷纷动手亲自体验了黑陶烧制技艺,体会并感受从一捧泥土到一件艺术品的蜕变过程。通过这节公开课,更加坚定了师生们传承工匠精神、自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