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文化馆邀您欣赏评书版《二十四孝》之 哭竹生笋
时间:2022-09-09
浏览:630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身体力行尊老、敬老、爱老、助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他多次就“尊老”发表重要讲话,对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提出一系列高瞻远瞩的重要论述和设计规划。“孝”是尊老爱老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山东省文化馆特邀大新老师以评书方式为大家讲解《二十四孝》的故事,共分二十四期,带您感悟中华传统孝文化,奉行孝道,以身作则,良性循环,上行下效,传承孝道是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
本期为您带来《哭竹生笋》
原文:三国时期吴国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译文:孟宗(?—271),字恭武,三国时吴国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后人有诗云: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哭寒难作鲜笋羹,竹感宗孝出数茎。
生母幸得儿除病,笋医良善扬美名。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爱老助老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他一直以来的身体力行。让我们一起弘扬民族孝道精神,做一个有孝心,懂孝道的人,让中华孝道精神时代传承!